学校介绍

夏默学生专注于小型讨论会,他们讨论原始素材胜过读课本。学院的核心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研究,这一系列课程占据了学历教育三分之二的比重。1963年起,夏默提供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的课程;1981年起,为在职成人提供周末课程。学院在招生方面,主要根据申请者的论文水平对他们的学术潜质做出评估。夏默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作要求,不设定及格分数线。自1950年起,学院实施入学预科制度,允许尚未毕业的高中生开始大学低年级的课程学习。在美国的博雅类大学中,夏默博士毕业生的比例最高。全院有50%的本科毕业会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20%的学生会完成博士学位。

夏默学院一直驻留在由路德维格·迈尔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设计的伊利诺伊科技学院主校区内,学院建筑于2005年被编入美国国家史迹名录。夏默学生保持自己固有的校园生活传统,但也会融入科技学院的学生生活。学院施行广泛的民主自治管理,此模式被外界描述为“高校之罕见”。1977年起, 学院的内部管理由教师、职员和学生组成的一个委员会和一个被称为“大会”的公平评价机构来实施。2009年,夏默有在校生104名;毕业生成就卓著,有诗人、作家、政论家、现实派艺术家和顶尖的计算机人才。

1852年,伊利诺伊州芒特卡罗尔市的先锋镇因为缺乏公立学校,便与没有土地、缺乏教师和资金的芒特卡罗尔神学院合作办学,这就是夏默学院的前身。先锋镇说服了两名纽约巴尔士顿斯帕村(Ballston Spa)的教师--法兰西斯·伍德(Frances Wood)和他的朋友西德雷拉·格雷格里(Cindarella Gregory)西行到大草原执教。1853年5月11日,新校在一所教堂内开学,仅有11名学生。1854年,由于学院在当地无法募集到足够资金,共同创办人便借贷建起了一幢校舍;然而因运营资金吃紧,他们决定将学院出售,于是伍德和格雷格里借钱将其买下。1857年,伍德与亨利·夏默结婚,夏默当时是一名遭到神学院积欠工资的石匠,伍德从此冠上他的姓,而后来学院也以此命名。

1867年的蒙特卡罗尔神学院

1864年,由于学院容量有限,只接受女学生入学,但这并非院方的正式规定。1896年,为让学院长期开办下去,弗朗西丝·夏默与芝加哥大学达成共识,隶属其下成为芝加哥大学弗朗西丝·夏默学院(the Frances Shimer Academy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但与浸信会教堂的隶属关系较不紧密。弗朗西丝从学院退休后前往佛罗里达,直至1901年辞世,都未再踏足夏默学院。后来的芝加哥大学校长威廉·雷利·哈勃(William Rainey Harper)于1907年在美国首次提出设立初级学院(美国两年制专科学校)的构想,夏默学院因此成为首所提供初级学院课程的学院。两年制的初级学院课程,与原先四年制的预科课程并存,且于1920年获得认证。

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学院经历了入学人数的严重衰减和随之而来的财务困境,并一直持续到大萧条之后。在先后5任院长的带领下,学院一方面将预科课程由六年制重组为四年制初级学院课程,另一方面进行大幅度的减薪后,学院危机因此得以幸免。1943年,学院院长阿尔宾·步罗(Albin Bro)向芝加哥大学教务处发出邀请,要求对夏默学院作出整体评估。反馈的77封建议书成为学院转型的基础,使学院从一所保守的女子精修学校转型为一所非传统的学校,即男女混校的四年制学院。

学院于1950年改名夏默,并在芝加哥大学提供名著的课程。1957年芝加哥大学决议放弃名著课程,以及一所险些破产的夏默学院,随后学院于1958年脱离了与芝加哥大学的关系。名著课程仍在夏默学院实施,并于1960年代期间完成国际认证与入学人数迅速成长。1963年,一篇刊于《哈佛教育评论》(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的文章将夏默学院列入具有“典范知识思潮”的11所学院之中。一篇1966年刊于教育期刊《PDK》(Phi Delta Kappan)的文章指出夏默学院:“一份具有公信力统计数据显示,他们的学生在人文、科学与专业方面,在毕业工作前拥有更充分的准备,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学生所拥有的专门知识。”

1960年代末,夏默学院经历了一段被称为“离奇的、相互诋毁的斗争”的内部混乱时期, 这场“斗争”涉及课程改革、学生举止规范程度,以及乔·穆林(Joe Mullin)院长筹款不足的传言,导致半数教师和大半学生离校。由于财务状况恶化,学院能否开办下去仍是未知数。1973年底,学院的受托人投票决定关闭学院,但师生发起一场孤注一掷的筹款运动使其免遭关闭。在接下来的四年内,受托人三次投票关闭学院,然而最后投票今后重办学院。1977年,学院最终申请破产保护,这归功于1967年加入教师阵容的一位核工程师兼圣公会神职人员多·蒙(Don Moon)的领导下。受托人兼校董会主席巴里·卡罗尔(Barry Carroll)这么表示:“12名有着坚定奉献精神的教师与自愿的学生,将学院持续办下去的责任扛了起来”。

我不介意,假设这段时间我们只须吸收成本,最终能让我们拥有一所将受到重视的学院。--弗朗西丝·伍德·夏默于1853年

1978年寒假期间,应伊利诺州沃基根市的邀请,学院的教师和62名学生借来几辆卡车将学院迁至沃基根,进驻了两间老旧的住所,这里是芝加哥北部一个没落的郊外工业区。1979年1月迁入新址后,学院按计划开学。1980年,学院脱离破产保护,但由于财务问题失去教育认证。在随后的25年中,夏默在新校址周围购置了12处房产作为临时校园,学院的财务状况也逐渐趋于稳定。及至1988年,入学人数已从40人攀升到114人,并且在财务上转亏为盈。1991年,夏默学院取得了美国人文科学基金会(NEH)的奖助金,在NEH的会长兼学院核心课程倡导者琳恩·切尼(Lynne Cheney)的帮助下,这份NEH奖助金使夏默学院的资金提升至2百万美元,学院的筹款能力得以恢复;同年,夏默的教育资质也获得美国中北部大专院校协会高等教育委员会的重新认证。

2006年,夏默再次陷入入学人数停滞不前的瓶颈。此时,学院应邀迁入芝加哥的伊利诺伊科技学院(IIT)校园内,与之签订一份校舍的长期租赁协议,但双方的教师和校董会各自保持独立。2009年,学院陷入“部分人士认为是右派企图掌管学院校董会与经营权的一场争斗”,当时引起全国性关注。夏默学生联盟则将该校学生组织起来,于2010年2月的校董会中表达抗议。随后,由教师、校友和与会人士(夏默民主治理团体)发起的不信任投票,迫使院长托马斯·林赛(Thomas Lindsay)于2010年4月下台。林赛的继任者是芝加哥都会区建筑师兼学院资深董事爱德华·努南(Ed Noonan)。